2023年1月5日,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郊在铁岭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法院工作报告。
2022年,全市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法院受理案件46069件,审结40575件。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711件,审结3431件。
聚焦安全、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119件,判处被告人1432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严惩严重刑事犯罪185件,审结一、二审涉黑涉恶案件8件53人。坚定不移惩治贪腐,审结贪污受贿职务犯罪案件12件12人。
守好民生安全底线。审结金融、保险、借贷类民事案件6218件,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8件。审结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91件。大力开展涉老反诈宣传,提高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依法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464件,组织“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一个立足、两个强化、三个延伸”工作定位,实施“六调联动”,诉前纠纷调解成功12952件。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立“一庭两所多部门”调解机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推进矛盾源头预防化解。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铁岭振兴发展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审结民商事案件26241件,其中涉市场主体案件8447件,标的额52.7亿元。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理念,制定法治化营商环境“5+1+N”制度体系,落实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审结买卖、租赁等合同纠纷8092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94件。制定《法治化营商环境考评办法》,开展涉市场主体超审限整治等15个专项整治、专项活动。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审结行政诉讼案件381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17件。审理国家赔偿案件30件,审理司法救助案件9件。强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与同期相比显著提高。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审理农、林、牧、渔业承包合同纠纷103件,维护农村生产要素依法有序运转。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纠纷350件,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66件,保护宜居乡村。积极争创全省示范人民法庭和“五化”标准人民法庭,全市24个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9839件。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群众权益保障。开展为民工程,审结就业、医疗、住房等涉民生案件3949件,审结婚姻家庭、赡养继承案件3623件,调解结案1760件。妥善化解劳资纠纷,审结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等案件1140件,维护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判后访情评估化解试点工作,建立全流程判后答疑制度,一审服判息诉率88.6%。
推进破解执行难题。全年共执结各类案件10924件,执行到位金额48亿元。用好用足报告财产、集约调查等措施,运用网络查控案件10399件。依法高效处置执行财产,成功拍卖115件,成交金额6100万元。限制高消费9035人次,纳入失信名单11332人,1178人次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推进善意文明执行,采取“活封活扣”方式,力促执行和解,促进助企纾困和援企稳岗工作。
优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互联网+诉讼服务”新模式,网上立案1629件,跨域立案26件,12368诉讼服务热线咨询18288人次,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排名全省前列。建成“集约送达中心”,电子送达22673次,送达周期缩短50%以上。制定胜诉退费办理流程,一站式退费3614万元,为经济困难当事人依法缓减免诉讼费290万元。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被团省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
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促进司法公正高效
强化审判管理提质增效。开展质效工程,坚持院庭长、审判管理部门、各业务庭室横向到边,中级法院、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纵向到底一体管理,实现审判质效考核一体化推进。创新大数据分析研判、审判质效面对面机制,深化审判态势分析,建立审判质效通报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各类案件3036件,建立类案强制检索和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细化审限管理、上诉案件流转等规定,实现规范化管理。
深化司法改革提质增效。开展创新工程,促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推进审判权制约监督机制改革,制定法院工作人员“全链条”监督办法,健全院庭长履职指引和监管留痕制度,完善“四类案件”识别机制,纳入监管1263件。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办理速裁案件7518件,平均审理时限28天。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出台案件管辖权转移与提级审理操作规定,市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在全省法院介绍经验。
建设智慧法院提质增效。以“大数据”分析研判为依托,实现案件审理的智能化、指标分析的数字化、审判管理的可视化。深度应用互联网庭审、电子送达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办案提速”。运用类案检索、裁判文书纠错等信息化功能,助力“办案提质”。信息化建设发挥巨大作用,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办理立案、庭审等事项,全市法院互联网庭审3275次,有力保障了审判执行工作高效开展。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思想建设铸忠诚。开展铁军工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星光课堂、法官讲堂、基层学堂、青年干警政治理论学习班,增强为党工作、为党服务的坚定性。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强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政治自觉,培养崇法尚德、德法兼修的价值追求,坚守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职业情操。全市法院共有6个集体、4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市法院政治部被最高法院授予“人民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廉政建设扬正气。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强化管理年”活动,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对基层法院进行政治督察、审务督察、司法巡查,及时通报、督促整改。深刻汲取违纪违法典型案教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开展执法办案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审判执行、涉诉信访等领域存在的漏洞短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周期管理”。
能力建设强素质。推进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全市法院新选拔22名40岁以下干警担任中层领导职务,不断优化干部结构层次。加强干警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创新“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培养一批能办案、理论强、会教学的优秀审判人才,不断提高专业素能。加强业务指导,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专题培训,编制借款合同、道交事故类案件裁判指引,提升法官业务水平。
拓展渠道、接受监督,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面贯彻省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代表委员联络沟通、意见建议办理等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推进解决基层法院影响案件质量突出问题,办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53件,开展“见证强基建设提升年”活动,邀请12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监督,认真办理纪委监委交办案件,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认真办理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特约监督员74名,贯彻《人民陪审员法》,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3240件,庭审直播12761次,网上公开裁判文书25716份,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